老闆教我的事01:判斷一個選擇是對是錯,方法不是看結果

Minyu C
Apr 14, 2020

我的老闆是個專業講師,主要防守的領域包含人生、職涯與專案管理領域等等,長年閱讀他的文章,我在進公司前就是他的迷妹。有幸進公司跟偶像一起工作,每一次會議、每一次討論都受益良多。(藉工作之名,行免費上自我成長課之實)

把握搭捷運的時間,把昨天跟老闆開會學到的事情打下來。當作自己的養分,也跟大家分享。

簡單來說,最近在做一些跟家庭有關的題目。昨天我的老闆帶著我跟一位專家一起開會對焦內容,聊哇聊,老闆開始說他覺得他爸爸很常胡說八道,所以他常常都不太理會他爸爸說的話,他比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世界。然後後來他跟專家就開始聊,我在旁邊,不斷想著這些聊的內容最後到底可以怎麼運用。

後來老闆看向我,跟我說Mini你覺得呢,我直覺地回覆,你知道父母不一定是對的,所以你可以進到建立正確期待的步驟,可是我跟你不一樣,我覺得我爸媽說的是對的,當現實或我自己的意願與之相反的時候,我覺得應該是我自己錯了,可是也不完全覺得是自己錯,所以我還停留在分辨對或錯的階段,我需要的還不是怎麼建立新的,我需要的是打破舊的。

然後這時候,感覺老闆跟專家開始用一種看小動物的慈愛眼神(?)看我。他跟我說,那我講個故事給你聽,我說好。

「我們兩個一起去拉斯維加斯,身上總共只有五塊錢,我說我要拿去賭,你說你要全部留下來吃飯。」
「恩恩。」
「那後來我不管,我偷拿去賭了。結果,我贏了兩萬回來。那這是不是代表,你當初那個不賭的決定錯了?」
「對啊。」
「是嗎?其實我覺得你沒錯喔。」
「為什麼?你就真的贏了錢啊!」
所以你覺得一個決定正不正確,真的是從結果來看嗎?如果我贏錢就是你錯,如果我賠了就是你對?一直被結果操控的話,你的人生都是外在環境決定欸。」

意思大概是,其實很多時候一個決定正不正確,不該單從結果論斷。

一個選擇正確與否,更精確一點,也可以說可能沒有正確與否啦,評斷標準應是在過程中你的推理過程夠不夠合邏輯、你參考的資料是不是夠客觀、甚至你思考的角度是不是夠全面。建立一套自己的判斷系統,能讓你不再總是受外在因素和結果影響,而忘了你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。

雖然最後對方贏錢了,但只要我這個不賭的決定也是經過很詳盡的推導過程,那它就也不是錯誤、不好的決定,只不過是結果不如預期而已。

我們該做的不是執著於結果跟對錯,而是個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決策過程中,是否有培養出足夠堅定的自我認可與獨立思考能力。

話說回家庭關係跟人生上面,他的建議是,不要那麼絕對的用對錯看一件事情,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主觀互動,更是難以評判誰對誰錯。很多事情是沒有對錯的,只是每個人的決策框架不同,因此帶來不一樣的結果。你最該關注的,是自己究竟要什麼,而非因為不符他人的期待,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淖中。

認知到這一點之後,或許就能擺脫「別人想的跟我不一樣ㄟ,我是不是真的錯了啊?」的自我質疑。你可以從「對錯」的二分法中超脫,理性檢視你的每一個決定,你不斷自問的可能會是「決策過程夠全面嗎?」、「真的符合自己的期待嗎?」,而非「這跟別人想的一樣嗎?」、「其他人有沒有支持我?」等等仰賴他人背書的問題。

題外話,說到這個,突然想到之前看過一篇文章,在討論的是一個人之所以選擇跟從別人的意見,是因為擔心這個決定最終帶來不好的結果,如果跟隨別人,就好像有點立場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。

扯遠了扯遠了…

總之,透過常態性的思考練習,你終將積累出獨立判斷的能力,如此一來,就可以確定你的決策過程是否真的完善,帶著較高的確定感,那你就會對自己的決定更有信心,不再游移於他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意願之間。

這可能就是老闆現在在的位置吧。

他說他以前也跟我一樣啊,曾經他相信爸爸是萬能的,後來發現不是,所以後來才會覺得失望跟生氣。經過上面這些思考後,他才建立了獨立作決定的能力,然後面對下一階段的課題。

作為目前公司網站的資深讀者(暨菜鳥員工),我其實早就知道網站創辦的目的,是在永遠都未知的成長路上,陪伴讀者、給予他們學校沒教的方法和指南去面對人生的課題。在面試的時候,老闆又跟我介紹了一次。有幸進到公司,在這場會議中他又用故事講了第二次這件事情,我真的是想忘都很難ㄌ。

努力面對自己、還有強化自己面對外在挑戰的信心和勇氣,是昨天這場讓我累得要死的會議裡,我學到的事情。

--

--

Minyu C

濫用作為媒體從業人員的探索特權,書寫我透過工作看見的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