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工作上凡事都該做到100分才叫盡責」的誤解與真相

Minyu C
Sep 5, 2022
圖 / freepik

可能是因為家庭背景、成長歷程等因素,我從小就不太能接受(或者說害怕)事情沒做到我心目中的最好,或者說達到我心裡的100分。因為我覺得那樣很對不起那個當下的身分,別人也會覺得我是個不夠好的人。

這在求學階段的表現是,我拚命讀書只為確保每次段考都拿第一;出社會後,雖然要做的事變得比求學階段更多樣,不過長期累積的「滿分偏執(?)」加上「對工作的熱情」加上「『當責』的自我期許」再加上「怕老闆和同事覺得我不夠好」,讓我同樣非常努力,想把每件大小事都做好。在旁人眼中,大概就是所謂「放不過自己」的人。

「想把大小事都做好」的堅持在有些人身上,可能會造成把時間和精力完全錯置的大問題。這問題可以透過與主管討論各項工作的優先順序來改善。我面臨到的則是另一種問題跟困擾:

雖然隨著工作經歷越來越多,我能理解我的100分未必等於老闆的100分,所以對於成果交出後的回饋比較釋然了,但在推進過程中還是時常糾結:還沒達到(我的)100分的東西,怎麼可以交出去呢?這樣我不是很不負責任嗎?而且老闆也可能覺得我產出的品質怎麼這麼不好…?

於是,把最重要的工作做好之後,次要工作我也覺得該件件精雕細琢。這麼一埋頭苦幹,不只導致常加班或下班了腦袋還無法關機,心裡也時常覺得焦慮,深怕每一次哪天稍微沒做好,就在老闆心裡被扣分。

/

最近正好跟老闆聊到思考這件事情的方式,趁記憶猶新把它寫下來。雖然不確定有多少人需要排解類似的「滿分偏執」困擾,但如果你時常不確定該如何妥善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好手上多種工作,或許老闆給我的時間與精力分配建議,也能為你帶來一些新想法喔!

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:有限的時間和精力

「如果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,那當然很棒。可是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都有限嘛!就算你說『我真的超努力』、每天加班,那又能持續多久呢?如果表現頂尖但三個月就離職,那大概也不是個人跟公司樂見的。」在我描述完我的感受和疑問後,老闆B給我這樣的回應。

老闆J則指出,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現實狀況下,我們勢必要做出產能的取捨。

以他的工作來說,一周可能要講課、要寫課程內容、還要在臉書上發文宣傳我們的課程。因為理解取捨的必要,所以他在權衡輕重後,把最多的心力放在學員已經付費參與的課程內容上。

至於等級次之的臉書發文,「你會發現我有時候有些錯字,或某幾句不通順,但只要大家通篇讀完能正確理解我要表達的概念,幾個錯字不通順大概也問題不大。有個80分就沒問題了。」

我聽到這,雖然稍有收穫,但還是有兩個擔憂和疑問。

1. 作為員工,我交80分的東西不會讓老闆覺得我很混嗎?

老闆對此的回應則是,多數管理者都理解「產能取捨」這件事。比起員工凡事都精心琢磨到100分,結果壓力爆表、輪番提離職;或把枝微末節的小事刁到超完美,卻因此無力把更重要的事情做好,老闆更期待看到的,反而是員工把老闆心中真正重要的事做到非常好,其他比較細碎的事也不搞出什麼問題。

也因此在實務上,員工該做的其實是確認每項工作在老闆心裡的重要程度和優先序。

老闆真正在意的事做到100分,甚至120分都不為過。其他次要工作能做到100分當然很好,但權衡工作時間和個人狀況後,如果做到「清楚」、「完整」、「無誤」的80分,那也就沒什麼問題。

當我們能透過把老闆真正在意的事做好來留下好印象,其他工作也沒出什麼紕漏,那其實已經勝過很大一部分的同事了!

2. 一件事明明可以做到100分,我卻只做到80分,那我不是很不盡責嗎?

這也是另一個我長久以來過不去的心態。

「雖然我們現在是用『80分』來討論,但這個80分並不是說你明知可以更好但刻意不做,而是在有限的時間裡面,把一件事盡量做到最好。」老闆B回應。

換言之,所謂「不必每件事都做到100分」並不是要我們在工作上有所保留、明知可以更好卻不做,而是在正確排定每一件工作的優先順序之後,將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。

以這個角度來思考,或許,凡事都要做到100分的堅持,其實並不真是最盡責和有效益的工作態度喔!

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邊,希望老闆給我的提醒,能夠藉由這篇文章幫助到更多人。 :)

— — —

本文為【老闆教我的事】系列第七篇。如果你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,歡迎參考更多:

老闆教我的事06:求援未必是卸責,很多時候反而是責任與團隊精神的展現

老闆教我的事05:「這些挫折很痛吧,可是你要知道,這些痛很珍貴喔。」

老闆教我的事04:想提高職場價值(和薪水),需要的絕不只勤奮不懈

老闆教我的事03:「不懂」是很有價值的,「提問」也是

老闆教我的事02:犯了錯,除了道歉還該說什麼?(兼談道歉的學問)

老闆教我的事01:判斷一個選擇是對是錯,方法不是看結果

--

--

Minyu C

濫用作為媒體從業人員的探索特權,書寫我透過工作看見的世界